不少宝妈都有同感,那就是在看病时,医生常会说孩子不舒服是脾虚导致的。那什么情况会导致脾虚?脾虚的孩子会有哪些症状?日常生活中,我们又如何预防呢?
一、脾虚如何形成的?
一般来讲,脾虚会在孩子3个月到1岁期间表现明显,但不是所有的小孩都是真的脾虚,“小孩的脾胃都先天稚嫩,很多孩子的脾胃是后天喂养不当导致脾虚,再加上治疗不当,脾虚就加重了。”
她说,当宝宝3个月后,随着饮食量的增加,辅食的添加,饮食更加丰富多元化,家长往往无法了解宝宝的需求,或喂养过当,或饮食过于精细,又或者饮食生冷甚至饮食不规律,造成孩子脾胃积劳成疾。
如果这时候处理不当,就会导致孩子出现厌食、腹胀、腹泻、便秘等消化不良的表现,而脾虚日久,就引起其他脏器的功能,出现反复的感冒、咳嗽、喉中痰鸣,甚至引发哮喘。
二、如何早期认识脾虚?
脾虚的孩子往往会厌食,面黄消瘦、身高体重不达标、生长缓慢、精神不佳,有些宝宝食欲很好,但是吃了不消化,腹胀腹泻、便秘、面颊部白斑、头发稀黄、流口水、睡眠不好,在床上翻来翻去,还会出现磨牙、舌苔厚、口唇暗淡没有光泽、脾气暴躁、体检发现贫血、微量元素缺乏等等。
而有的宝宝会出现反复的感冒、咳嗽、有痰,家长会听到孩子的嗓子里一直有嘶嘶作响的声音,这些都和脾虚有关。
三、宝宝脾虚会导致什么后果?
脾虚导致营养吸收变差,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求,会让孩子不长个,吃再多也不长肉。
脾主四肢、主肌肉,四肢得不到足够的营养,孩子会出现四肢消瘦、无力等问题。
脾虚导致食物无力被消化,孩子很容易腹胀,进而导致胃口变差,挑食、不爱吃饭。
脾虚后营养跟不上,体质会很差,时间长了还会导致肺气虚,造成反复感冒、咳嗽等。
“肺主皮毛”,皮毛是我们体表最重要的一道防卫系统,皮毛功能变弱,孩子会出现头发无 光泽、面色及皮肤萎黄等问题。
中医认为“脾在液为涎”,孩子脾虚会经常流口水。
脾气虚,没办法把津液传送给大肠,大肠会变得干燥,孩子很容易便秘。孩子对食物不消化,还会导致一吃就拉。
如果孩子出现上述脾虚的症状,并且脾气大,爱哭闹,这可能是脾肺两虚(土生金不足),金不克木,进而造成肝气太过强势,很容易发脾气。
1、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
不少家长常常感叹宝宝正餐吃不多,很瘦。这种可能与孩子的饮食习惯有关,有些孩子平时喜欢吃零食,特别是糖类食品,或是在进餐前吃东西,比如喝一些果汁等饮料,都会影响正餐的食欲。
当然,如果做到:早餐吃饱,中餐吃好,晚餐吃少,晚餐后适当散步活动,就可有效避免食积。
2、按需喂养很重要
俗话说,要想小儿安、三分饥和寒。咱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孩子营养不良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,以前的观念喜欢撑胖小孩,认为这样才健康,实际上这样容易伤害脾胃,留下后患。
小孩的身体要慢慢调养,让脾胃逐渐适应。脾胃功能正常,消化吸收好了,贫血、消瘦这些症状才能有效改善。
3、营养均衡来一点
饮食过于精细、偏食、过食酸甜辛辣等,都会引起脾胃功能障碍,造成脾虚。孩子们应该多吃一些五谷、多用杂粮,少吃坚硬生冷油腻的食物,适当多吃一些水果蔬菜。有的宝宝吃水果比较多,很少吃蔬菜,这种情况也不可取,不建议大家用水果来代替蔬菜。
最后,为宝亲们附上一个脾虚按摩的小方法,在家没事了不妨试试。
摩腹:先搓热手掌,放于患儿腹部轻轻旋转摩擦,腹胀、便秘的宝宝顺时针揉,腹泻的宝宝逆时针揉。
清补脾胃:推拇指的侧面(指尖到掌跟部),来回推。
清、补大肠:推食指的侧面,清大肠方向由手掌到指尖,补大肠方向由指尖到手掌。便秘的宝宝易清大肠,腹泻的宝宝易补大肠,我们平时也可以来回推。
揉板门穴:板门在大鱼际隆起处,家长可用拇指向着掌根方向给小儿揉推。
按足三里穴:顺时针按摩足三里。